差的下下等是不可能出现在京察纪录中的。如此一来,上中自然就成了最优的评定,然后以儒家的揍性,这个最优也就渐渐少有人能得到了……
尚书大人扫了秦俊清一眼:“既然这李凌做事勤勉,为朝廷立下过不少功劳,光是滇南税赋就在今年提了数倍,此时给他一个上中的评定有何不可?
“咱们京察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奖功惩过,好让官吏人等更用心为陛下,为朝廷效力吗?既如此,就不能吝啬于褒奖,好就是好,上就是上,不必因为担心非议而有所保留。不然再这么下去,很快连上这一条评定都没人敢用了。”
“是,部堂说的是,是下官有些糊涂了。我这就改!”明白尚书大人这么做不光是为了李凌一人,更是为了体现京察的公正性后,秦俊清连忙认错,然后当场作出了更改。
直到他忙活完这事,尚书大人才用自己的印钤在这十多份卷宗上留下印记,表示这些考功已得到了自己的确认,可以转发下去了。
待把相关之事全部办妥,秦俊清才退出堂来,此时他的心里已有了判断,很显然,部堂大人是有意要提携李凌了,可以前也未听说过这位户部主事与自家部堂有着什么交情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疑惑秦俊清自然不可能知晓,但随着相关考评不断公布出来,在或喜或忧的百官眼中,李凌的身份已大不一样了,尤其是对户部诸多同僚来说,他李温衷更成了极不寻常的存在。
“上中啊……温衷,你这评价可是太高了,看来这回不升官都不成了哇。”在得知最终结果后,陆佑第一时间把李凌叫到了跟前,满是羡慕地叹道,“想想本官当初刚入朝为官时,第一次的京察只得了个中的评价,可就算如此,也让我高兴了半个多月呢。”
“大人谬赞了,下官只是做了些自己份内的事,是朝廷厚爱,才给了我一个过高的评价。”李凌稍微谦虚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