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用最快的速度完全适应了超导体球拍,再度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考虑到专属球拍本身就是球员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这一次也勉强可以算是王超的第三次超进化,同样是拜拜耳所赐。
很巧是不是?
实际上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拜耳之所以总能在关键时刻充当关键角色,是因为他其实是外协会所有选手中,在技术流这条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
他本身没有任何天赋,能称霸欧洲十多年全靠技术,偏偏王超正好也是技术流大宗师,这世上能与王超拼技术的总共只有两个人,一個是孙天龙,一个是拜耳。
孙天龙强度太高,王超招架不住,加上华乒又有王不见王的规矩,所以当今世界乒坛,筛选到最后,其实能给王超充当磨刀石和踏脚板的,本就只剩下拜耳这一根独苗了。
林梓君不行,他虽然是天才,却是靠速度吃饭的。
虎克也不行,他虽然是天才,却是靠身体吃饭的。
所以你看,鲁迅先生说得挺对,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都是命中注定。
什么?不是鲁迅说的?也没有最后那一句?哦,这并不重要,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
总之,这是王超和拜耳在世界赛场上的第三次相遇。
但王超已经不需要再进化了。
他已经进化到头了。
所以他在短短32分钟内,4:0横扫了拜耳。
这同样很正常。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我比你年轻,跑的比你快,体力比你好,爆发力比你强,手感还比你精细,那么,你遇到我,自然就像是遇到了孙天龙一样,在六边形个人参数指标的每一个参数上都比我短一截,你拿什么跟我斗?
小孙天龙自然不是孙天龙的对手。
但如果刨除年龄因素和出道先后问题,单论双方技战术特点,其实拜耳也可以叫做“小王超”。
小王超自然也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