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抵着手掌盘膝坐地对决。
那么这个球则像是两个剑客正在施展浑身解数不断腾挪翻转跳跃。
自然是后者更好看。
最重要的是,观众们都能看懂这个球到底是什么意思:王超死盯孙天龙反手,而孙天龙不断变招想打乱王超对球落点的控制。
即便孙天龙花样百出,王朝依然稳稳地把这球控在孙天龙反手位大角度,纹丝不动。
宛若奇迹。
就连秦华昌和唐九洲都放弃了低声交流,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幕。
这真是非常难得的场景,因为绝大多数的球员的战术体系中都只有最关键的几种技术,就足以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所以选手们比赛的时候,往往关于技术的试探在三招两式中就已完成,随后优劣自知,比的更多的是稳定性、发挥状态、心理博弈以及风格克制。
蔡国栋当初教训季青松时就曾说过,每个选手都是一个容器,容量是不一样的,其他选手都是一个小小的闭环,而孙天龙却是一个巨大的闭环,他可以容纳的技战术体系比其他人复杂十倍。
蔡国栋这套容器理论,秦华昌是举双手赞成的,他的判断标准也一直是往这上面靠的,所以才会在选择弟子的时候与何敬平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
只可惜此后这么多年,秦华昌再没有遇到过像孙天龙这样有着超大容量的选手。
就连七年前的罗九都不算。
罗九虽然号称天赋第一,但他仅仅只是容纳何敬平那一套双面弧圈球全台无死角进攻体系,就已经塞得满满的了,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多余的东西。
秦华昌以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孙天龙了。
所以他曾经很遗憾,因为孙天龙打比赛的时候永远都能在技战术体系上占据上风,对方即便能给孙天龙造成困扰,也凭的只是单板质量和身体素质。
就好比我有绝世剑法,但每一个来找我决斗的人,都只想跟我比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