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未来主义的商业模式,不知道工厂在哪里,设计师团队的人数庞大到数不过来。
尽管y·y也有一批正式的签约设计师,但是“每一季”上架的新品,肯定都有很多是来自自兼职或者“特邀”的设计师。
这些设计师,除了美国本土的,还有世界各地的。
有些人是知道y·y有在“营业”,就委托自己到美国出差的亲朋好友,去门店接受master y的全方位审核。
这个时候,y·y是个中国小城市的破品牌的说法,基本上就不攻自破了。
事后人们总结这场“闹剧”的时候,普遍都觉得,那篇报道估计是”实习生“写的。
调查能力出众的资深记者们也开始加入到关于y·y的热门话题里面。
媒体认真查过之后,颜家就出了一位明星。
这个人不是颜滟,而是颜凌。
第二个系列报道出来的时候,彻底推翻了之前的小城市小工厂的言论。
颜凌被“查”了个底朝天。
虽然这个人出生在中国是没有错,可颜凌很小就来到美国,纽约的私立中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再到沃顿商学院。
活脱脱的一个世界青年的“美国梦”。
美国的“精英阶层”,常春藤盟校出来的那些人,原来对潮牌是嗤之以鼻的,对于y·y肯定也不怎么感冒。
在颜凌的背景被“彻底揭露”之后,就开始有了一些认同感。
y·y这么成功,是有迹可循的。
除了这些之外,颜凌的舞蹈家前妻也被查了出来。
颜凌继承凌烟鞋业之后,就不在美国常住了。
纽约的记者不好围追堵截,就转而围攻颜滟的前嫂子。
记者们的问题有很多。
比如,y·y是怎么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