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臣以为李仕尧多半不会背叛皇上...”
索琳认为纵是李仁尧立场不稳,也会持观望态度,不可能现在就倒向鬼子六阵营的。
云贵总督鄂宁是前大学士鄂尔泰之子,鄂尔泰死后鄂党虽被乾隆打压,鄂尔泰本人也被移出贤良祠。
但乾隆对鄂宁并没有打压,依旧信重,甚至三次让鄂宁以从五品的员外郎署副都统一职,由此可见乾隆对鄂宁是如何信重。
“纵是鄂宁对皇上有异心,云贵之地太过偏远,对战局影响薄弱,不足为虑。”
索琳给云贵方面下了定性,就是此次事件云贵方面多半和两广一样,都会抽身在外。
闽浙总督雅德也是皇上亲自选派的封疆,忠心可靠,但问题是闽浙方面的清军主力都渡海去了台湾平乱,所以雅德很难抽调精兵干将北上勤王。
也就是说,不管两广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三人是什么态度,采取什么立场,他们都无法影响事件走向和最终结果。
如今关系重要,能够决定事件结果的就是湖广总督博清额、陕甘总督勒尔谨了。
目前并未收到博清额和勒尔谨的通电,因此无法判明这两位总督的政治立场。
但是博清额是刚从四川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其在湖广羽翼未丰,又受鬼子六节制,恐难有作为。
倒是陕甘总督勒尔谨这边有余力可以勤王,陕甘兵若能东进则山西、河南两路逆党就要受到牵制。
问题是陕西巡抚毕沅公开通电响应直隶杨景素的逆电,作为总督的勒尔谨却没有任何声音?
无外乎三个结果。
一是勒尔谨被巡抚毕沅所害,二是勒尔谨默认了毕沅通电,三是勒尔谨此时并不在西安。
不管是前面哪两个结果,对朝廷都是不利的。
只有第三个结果,还能给朝廷希望。
要是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