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十分伤心,说:“他时常跟着我东征西讨,每次见我冲锋陷阵心里都十分羡慕,想要效彷,这才有今日之祸啊!”
可见秦王对于自己冲锋陷阵的行为,风险是看得很清楚的。他并不是一个没脑子的莽夫,恰恰是算准了自己能全身而退的时候,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洞察力。
秦王带着几十骑兵看对方的情况,能够准确判断对方的实力,该打就打,该撤就撤,只有在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候,他才会奋不顾身地冲出去搏命。
所以,李鸿运几次埋下伏兵,基本上都被看穿,根本没等到伏兵合围,秦王就已经转身而走。
但李鸿运追过去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出事。
在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李鸿运决定换一个方向。
首先,坚守营寨,严令士兵遇到秦王挑衅也不可追击。
这当然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对声浪,但没关系,因为此时的窦建德威信很高,还是能压住手下这批人的。
秦王带着几十骑兵来探查地形,那就让他探查,总比带着几千骑兵出去送要强。
在确保安全之后,李鸿运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近期的战事,诸位有何看法,尽可畅所欲言。”
李鸿运目光扫过手下的诸多将领。
尤其是在他之前就已经关注的刘黑闼身上,多停留了一段时间。
很快,诸将开始陈说各自的想法。
有些将领一看就是急性子,建议立刻大举进攻虎牢关,一鼓作气攻破城池,解洛阳之围。
有些将领则认为应该暂时对峙僵持,探明虚实再动手。
李鸿运则是在每位将领提出方案后,便站在秦王的视角质问一番,而结果,往往是对方哑口无言。
显然,这两个办法都不好使。
大举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