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至于这些官员攻击的说辞,无非是这么几种。
有人说,新法的规模太大,涉及到了整个齐朝上上下下的大批官员,根本就难以推行,等于是白费功夫;
有人说,新法关于吏治的办法根本没有任何的缓冲,一上来就要把一批人罢官或者降职,容易引发动荡;
还有人说,新法实际上是在暗结朋党,威胁皇帝的地位……
楚歌此时的感觉,是有些莫名其妙。
这都是些什么言论!
明明就是不值一驳嘛!
不过既然是在皇帝面前,也只能拿出120分的态度来,认真地来一番舌战群儒了。
这次楚歌拿的天赋,还是之前的康慨陈词。
而这次的舌战群儒,显然更加理直气壮了。
之前改了青苗法,结果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让皇帝也不再信任他了,虽然他的用意是好的,但从结果上来看确实要背锅,这没错。
但这次呢?
他是想整顿吏治啊!
吏治的问题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的,皇帝也心知肚明,否则也不会同意他的方桉。
既然如此,那这些人的说法,根本就是不攻自破的嘛!
怎么叫举措太勐、更张无渐?我明明是先从很缓和的方面开始的啊?又不是说一上来就把所有不合格的官员全都罢免,只免一部分也不行?
什么叫规模太大、难以实行?变法嘛,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是什么事情都说规模太大、做不了就不做,那还变什么法?
还有说变法会得罪士大夫、让士大夫不再支持皇帝,导致天下大乱的,这就更离谱了。
盛太祖当年杀得官员少吗?贪污几两银子就剥皮实草,天下大乱了吗?
反而是后来官员的势力越来越大,“众正盈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