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的心腹。敌人的势力还是很大的。
“首先要确保在营中制造混乱,先想办法冲出去;
“其次,抓了马安邦之后,马安邦的心腹和亲信肯定也会追上来。要想办法甩开追兵,否则就步了云峰和尚的后尘了。
“史料上记载‘渴不暇饮,饥不暇食,昼夜不粒食’,出于摆脱追兵的考虑,这当然是没问题的,但人可以不吃饭,马却不能不休息。
“如果战马真的长途奔驰这么长的距离,估计早都累死了。
“所以……要在沿途安排好马匹?
“还有一点,按照史料记载,虞稼轩最终带了万余人归附齐朝。那么这万余人,是什么时候聚拢起来的?
“在金营中振臂一呼?召来万人?
“这应该不太可能,因为抓了马安邦之后就一刻不停地赶路、甩开追兵,没有时间去策反、收编一万人。
“所以,这一万人,只能是之前就从义军的营地中收拢来的。”
随着李鸿运的不断分析,整个事件的全貌逐渐浮出水面。
虞稼轩带着五十人去抓马安邦,肯定不是出于对自己实力的自信而少带了人。
之所以只带五十人,是因为人比较少,可以麻痹马安邦,让马安邦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对方是来抓他的。
想办法混进去之后,立刻出手将马安邦抓住,之后就挟持他,挑动营中矛盾,让营中的士兵没办法第一时间严防死守,找到空档逃出来。
而后,还要做好安排。
提前定好路线,让收拢起来的万余人去指定地点接应,一起前往齐朝。在路上还要安排快马,这样五十人就可以带着马安邦一路疾驰,换马不换人,以最快的速度甩开追兵。
这所有的环节全都顺利执行,才能完成在五万人中生擒马安邦、并将他带回齐朝的壮举。
一番分析之后,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