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给我们一个答复。」
林苑几人带着几分兴奋齐齐道:「定不负监丞所望。」与此同时,几道身影走进了国子监之中。
做为国子监祭酒的蔡英看着眼前身为刑部侍郎的尉迟红以及几名同样身为朝廷重臣的几人,面色之间带着几分凝重之色。
听了尉迟红的一番陈述,蔡英压下内心的波澜,深吸一口气道:「诸位,国子监的诸多学子乃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难道非要这些学子早早的陷入到这般的***当中吗?」
尉迟红闻言不禁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道:「蔡祭酒此言差矣,正因为国子监的诸多学子代表了我大明的未来,那么他们才更有资格就关于天下的政策有着了解、参与的资格,税赋改革关系天下苍生,天下士子更是不能够置身事外,蔡祭酒以为如何?」
看着尉迟红身边几位朝廷大员的神色反应,蔡英心中暗叹一声道:「罢了,既然尉迟侍郎这么说了,那么蔡某也无阻拦的道理,国子监之中的学子,但凡有人愿意前往宫门前叩宫者,我国子监不会有丝毫阻拦。」
能够成为国子监祭酒的人物自然也不简单,若是没有威压天下的声望的话,还真的坐不上这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蔡英这等宦海沉浮,德高望重的人物很清楚尉迟红他们鼓动国子监士子叩宫的举动蕴含着什么样的凶险。
若是一切顺利的话那倒也罢了,可是但凡是出一点意外,其后果绝不是国子监所能够承受的。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此番不管事成与否,国子监都算是在天子那里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或许天子一时之间奈何不了整个国子监,但是收拾一下他这位国子监祭酒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正因为
看清楚了这些,所以蔡英才多少有些不认同尉迟红等人的建议。
只是蔡英更清楚,尉迟红等人所代表的并非是其个人,而是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