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场大胜朝堂之上若是不拿出十几个爵位出来赏赐的话,怕是都说不过去。
军功太盛的后果就是文官集团感受到了威胁。
任是谁都清楚,一场大战若然败了的话,那倒也罢了,可是一旦大胜,或许身为文臣一样有功劳可拿,但是最大的功劳永远都属于获得大胜的军中将领。
王阳明身为阁老,又身为三军统帅不假,可是到时候真的要论功的话,便是王阳明自己都不敢说自己为军功第一人。
谁都清楚,这一场大胜的军功第一人除了李桓之外,绝对不会是第二人。
李桓领兵先是平定安化王叛乱,又歼灭鞑靼先锋数千大军,为大明赢得开门红的一场大胜,随后更是向天子举荐王阳明做为三军统帅,自身则是率领精锐大军杀入草原,搅动鞑靼后方,使得鞑靼军心大乱,这才使得王阳明有了大胜鞑靼的契机。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功劳,就算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再怎么昧着良心也无法否定这些功劳的存在。
王阳明对于朝中那些官员的秉性那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不久之前在他得知京中已经开始流传李桓为人暴虐,杀戮成性,就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的传言心中便明了京城的形势如何。
一些人显然是要抹黑李桓,哪怕是无法否定李桓的功劳,可是他们却能够抹黑李桓,到时候借此打压李桓。
一声轻叹,王阳明不禁为京中那些想方设法打压李桓的那些官员默哀,得罪什么人不好,偏偏要得罪李桓,当真以为李桓手中的屠刀不利乎。
最为重要的是,李桓向天子密奏,奏请自大军之中抽调精锐,整顿十万精锐大军入京。
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天子会答应这等请求的,可是当今天子却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李桓的请求。
可以想象一旦李桓率领十万大军进京,到时候有大军在手,京城之中任何的鬼蜮伎俩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