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能的失败,虽然这与原时空里双方大战的最终结果相同,却让马谡感到有些费解。
按理说,在他的帮助下,柯比能的战损理应更小,至少打毕轨和步度根联军是没什么问题的,可现在的结果是;毕轨只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马,仍有一战之力,而柯比能的八万大军几乎损失了将近一半。
这战损太大了。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马谡轻易不敢做出大幅度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的举动,就像他一开始能杀张郃却一直留到攻略凉州时才杀,能吞东吴却要假手于陆家是一个道理。
大幅度改变了历史进程,对马谡来说弊大于利,虽然拥有系统让他在任何时候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掌控足够的话语权之前,三国依旧鼎立的局面无疑让他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一旦三足鼎立之势崩塌?,马谡对未来的就少了一份真知预见,只能靠着系统慢慢摸索。
这无疑会让他大大拉长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进程。
因此,这场战争柯比能必须得赢,否则鲜卑崛起之势就会被迎头痛击,蜀汉也将陷入孤掌难鸣的窘境。
今日的局面,正如昔日关羽荆州之战一往。都是先出手的先赢,然后埋下了惨败的隐患。
事实上,当时假如关羽不败,蜀汉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那也是蜀汉最好的一次机会。
虽说宏观整个三国,曹魏实力一直是最强,东吴其次,蜀汉最差,但并非每一年都是如此。譬如说在汉中之战后,关羽主动发动襄樊之战前的这几个月里,蜀汉的国力是高于东吴,仅次于曹魏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后,蜀汉实力已经隐隐超过了东吴,跻身天下第二。就在这种胜利时刻,刘备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并没有继续对曹操发动进攻,而是谨遵着诸葛亮“隆中对”的构思,蛰伏下来,休养生息,静待天下有变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