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头撞击城门。在突破第一层城门之后,士兵会一拥而上,攻击并摧毁第二道城门。
在这个时代的攻城战中,攻城方统帅都会采用近距离重型武器与远距离抛掷型器械相结合的办法。
蒙元帝国西征欧洲、攻打基辅城时,就采用了这种战法。
他们先在城池的四周架上投石机,昼夜不停地抛射石块及燃烧物、轰击城墙,同时,攻城车上的尖锥不断撞击城门。
基辅人拼命往下射箭、扔石头,但这些常规反制手段,只能打击到一些试图攀爬云梯登城的蒙军,对扭转战局毫无帮助。最终,蒙古军依靠重武器远近结合的方法摧毁了城门,大批蒙古骑兵冲进基辅城,大杀特杀。
在世人的固有印象里,骑兵是野战之王,是不善于攻城的奔比。但有了攻城锥和大型投石机后,骑兵也就拥有了和步兵一样的攻坚能力。
这也是蒙古铁骑能够横扫欧洲的核心原因。
没有城池能够阻挡住这样的攻击。
唐攻高句丽时,也曾采用这种打法,当时唐军攻打辽东城,便先在战场上全面铺开远距离抛掷型器械。唐军的抛石车“以大木为床”,将三百斤的巨石抛向五百米外目标,威力惊人,天崩地裂。
唐军对着辽东城昼夜不停地轰击,高句丽守军在城墙上支起了大型木质掩体防御飞石,但是没有作用。从天而降的巨石迅速摧毁了一切。
有时,攻方为了获得居高临下的打击效果,统帅会在城外的某个制高点(如山坡上、土丘上等)安置攻城器械。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西征,攻打“刺客大国”木剌夷国的麦门底思堡。该堡垒高踞山巅、径绝攀援,矢石仰攻都打不到。旭烈兀为了打擊山上要塞,就將投石機运上山去。士兵先将投石机拆分,然后利用精巧的滑轮绞车,将这些零部件一个个的运上山,最后在山上将这些零部件组合成一个个攻城利器。次日,旭烈兀下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