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
随着开考信号的发出,李松林随着其他四名同学一同进入到了复旦大学为他们考试专门准备的教室。
“扑通~扑通~扑通~”
能走到这一步,没有谁是不想要闯出一番名堂的,自然也是会紧张的;
在考试时段,毫无疑问其他参加国选的选手也是如此。
当然,各个国家的国选环节不可能都是同一时间段,毕竟有时差这个因素的存在。
这些问题早就已经在举办的十几年中得到了完善。
再将视野拉回到自家的国选:
自己出题和主办方出题确实思路上会不一样,这大部分选手已经开始挠头苦思了起来。
看得出来东西方的思维很不一样。
当然,题目就是摆在那里,会和不会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相比于同一考场的其他四位,李松林的表情无疑是最为和缓澹定的;
埋头做题的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是监考的老师再是清楚不过。
一般来说,一个学生成绩好与不好,监考次数多了基本上也能说出个四五六来。
另外四位不好评估,但李松林这孩子绝对有戏。
更不要说他确实就是学校、老师共同所寄予的最大希望的存在。
【这题,我在*****一书里有见到过,它是为了证明人需要在特定的时期进行规律性的迭代……】
【有点偏,但这个题目有刷过相似的题目,转换一下思路,我这么做会不会就能演算出结果。】
【还好,比校选,市选,省选相比较,国选难度确实要大上很多,但不至于打不出来……】
依旧是从头开始全部扫一遍,确定了大致难度之后才不急不缓的开始了答题。
那松弛的状态,放眼望去让人感觉特别像是在做一加一等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