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会好好听。”
“念之的亲生母亲是我的表姐……”老夫人放慢语速,与巧玉解释那年发生的事情。
太子被害,死前将妻儿的安危托付给了林宣。
太子妃早产生下儿子,好在照顾得当,孩子慢慢养回来了。
等到女儿出生时,他们换了孩子。
做父母的,如何能不牵挂亲儿?
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他们就只能忍住,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女儿寻一户可靠的好人家。
而后,一年又一年……
林宣病故,她把巧玉带回身边,她与长公主、林芷一起等待念之长大,长大到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去做选择的时候……
“他是自己弄明白的,”老夫人道,“可能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吧。他自己弄清楚,想透彻,然后,走下去。”
巧玉一直没有开口。
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很认真地在听老夫人的讲述。
这段尘封了二十多年的旧事里,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抉择。
她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她长在相对宽裕的民间家庭,但她的祖母、父母都经历了乱世,他们会回忆很多旧年苦痛。
进府之后,她从嬷嬷们口中了解了定国公府。
建过的功业,付出的鲜血。
她不懂朝堂上这样那样的事,可她明白什么是骁勇、什么是忠义。
如果,她不是故事里那个女儿,她一定会鼓掌、会赞叹,为这份高义、奋勇、孜孜不辍。
可她是啊。
她是那个女儿。
她感受到的,是痛苦与无奈。
这种情感,并不是来自她的内心,而是老夫人的内心。
明明,老夫人想表达的仅仅是对她的“愧疚”,可她感觉到的,是老夫人想要藏起来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