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吹捧的学霸。全国联赛拿个省第一、国前三,甚至在高中时就加入国家队的也不是没有。可是上了大学,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凡人。哪怕用全力去学,依然也经常拿不到及格、甚至补考都可能过不了。
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连「凡人」都不是、只是一个卑微的学渣?
然后开始感到绝望,甚至想要自杀。上吊的、跳楼的,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
以至于到了后面甚至连学校都习惯了,在成绩发下来前就会提前通知家长,让他们关注一下孩子的精神状况······等学生们受尽天才的折磨之后,就会卑微的只想着「不被开除就是胜利」。
—那才是仅仅四年的折磨。
而在崇光集团,这种折磨要一直持续到老。大多数人在进入崇光集团的第一年,就能明白自己的极限、意识到自己绝对成不了赞拜博士。崇光大学本身就已经很卷了,而当他们毕业之后、以优秀的毕业成绩加入崇光集团······就可以看到自己上届、上上届、上上上届的优秀学长学姐们在努力挣扎浮沉。放眼望去,甚至连一个混子都没有,可每个月总要有那10%的不及格和30%的大差。
三次大差等于一次不及格,两次不及格就会开除。最快只要两个月,就能被踢出去······在里面想要坚持一年都非常困难。
而若是他们能够坚持住,甚至升职······他们就可以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感受到更高的压力。
同事们并非是静止的,他们也是在不断进
步和学习的。这不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问题,而是进的速度慢于他人就也等于是退步。
但最绝望的是,这并非是什么畸形的组织结构。而是无比正确的淘汰论: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根本追不上时代的发展、追不上那些「改良家」与人工智能的优化。
「在崇光岛生活是真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