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交给您,看您是否有意见。”
朱浩道:“此等事,奏报陛下便可,具体情况我已知晓。”
第二次杖刑结束后,皇帝也知道,再这么下去,打死的人会更多……第二次打死了四人,一共死了五个,这其实已比历史上死十七人好了很多,但该有的血桉还是有了,历史照样会把这残暴的一幕记录下来。
当然目前是死了五个,未来几天,会不会还有人因伤而死,很难说。
王左走到朱浩身边,小声道:“那位翰林院侍讲杨学士,要被发配云南永昌卫,明日一早便带枷上路,他临走前跟卑职说,希望能再见您一面。”
杨慎……
朱浩并不想去见,他跟杨慎已没什么好说的了。
曾经朱浩帮过杨慎,希望能通过杨慎地位的提高,让其心态归正,不再成为大礼议事件的魁首,但似乎他犯了刘春所说的那种忌讳……明明知道像大臣直谏这种事一旦出现,继承了杨廷和衣钵的杨慎怎么都跑不掉,为什么还要为做无谓之争呢?
再说,杨慎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他去帮。
如果只是因为怜惜其才华,这世上有才的人多了去,不至于说为了一个杨慎而改变历史走向。
“看情况吧。”
朱浩没决定是否去见。
他倒是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对王左道:“麻烦王指挥使去帮我带一个人来,今晚我想跟他聊聊。”
……
……
朱浩要见的人,同样是曾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徐阶。
只是从时间发展来说,那是未来的事,而有了朱浩的出现,徐阶能否像历史上那般成为大明股肱之臣,甚至是拨乱反正的关键人物,已成为不确定因素。
有朱浩在,就会限制历史上一些人物的崛起。
诸如现在朱浩已在针对夏言,下一步他还会对付严嵩。
当一些人崛起后,势必会成为朱浩强劲的对手,那朱浩就要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