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问道:「唐先生,你与朕相识日久,你跟朱浩间也早就认识,你认为朕的提议如何?」
唐寅一听,那还用得着说?这提议真叫好啊!
让朱敬道那小子天天躲在幕后指手画脚,这次还不让你从幕后转到前台来?这下我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以后这朝堂议事,谁爱来谁来!
唐寅道:「臣认为,朱敬道虽然考中进士时候不长,但忠心体国,兢兢业业··...」朝堂内,翰林院体系的人,听了这话最是汗颜。
你唐寅要脸不?
我们知道朱敬道是你弟子,但你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那小子······跟你一样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货!
你居然还好意思用「兢兢业业」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臣认为,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唐寅总结了半天,也没说自己是否支持,就说让皇帝赏识一二。
在场大臣好像看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以小人物的身份,直接跃升到礼部右侍郎的职位,那是因为·····有个大靠山在背后支持。
唐寅作为皇帝的老师,现在为翰林学士,而唐寅有多懒惰谁都能看出来,或许唐寅需要一个代理人,替他去完成议礼的事情,而唐寅用人没有什么原则,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甚至唐寅都不用给皇帝面子,他真就做到了,我想用谁用谁、想推荐谁推荐谁的地步。
大概可能,就是唐寅向皇帝举荐了朱浩。然后皇帝觉得,那就用朱浩试试吧。
因为多数大臣看不懂皇帝的安排,所以只能这么想。
朱四道:「诸位卿家,谁还有
不同意见也先保留吧,此职位不会长期留存,朕也是做权宜之计,以后对朱敬道此人······还会另有委派。今日就先商议到此。」
皇帝的话,听起来有转折,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