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锦衣状元 >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2 / 6)

浩入朝时日尚短,在朝资历也不足,如何能担当此重任?」

说出了在场许多大臣的心里话。

很多人都想这么说,但没勇气站出来,很多人其实也不明白,朱浩跟今天君臣间的争锋有一文钱关系吗?

还是说皇帝故意放个很扯淡的人出来,先试试口风?

对于绝大多数大臣来说,在没看清楚形势前,他们不适合出来反对,因为这么扯淡的事······总会有人替他们出头的。

朱四道:「朱浩先前为刑部郎中,处置议礼之事倒也妥当,尤其涉及到朕追封本生皇考之事,乃是由他提出,就是在这朝堂上,诸位卿家难道忘记了?」

还有这事?

在场大臣仔细回忆了一下,当时朱浩提出追封朱祐杬为「本生皇考」,多数大臣都只记得那是君臣间妥协的结果,是谁提出来的还真没太在意。

后来朱浩也就销声匿迹了,好像是被惩罚,皇帝和正统文官都没再把朱浩当回事,因为朱浩等于是做了件两面不讨好的事。

朱浩的提议,既没有实现皇帝追封兴献王为皇考的意图,又坏了文臣有关大礼议不退让的原则,等于说朱浩是个背锅侠,后来被朝廷边缘化,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但就是这种边缘化的人物,居然现在一跃要以翰林侍读学士兼任礼部右侍郎?什么套路?

黄瓒走出来道:「朱敬道为官时间是不长,但为人处事颇有原则,在议礼之事上做到不偏颇,也是难得,若非以他来升任礼部右侍郎,再想找合适的人选,只怕不易。陛下破格任用,也是任人唯贤,乃明君之典范。」

这马屁······

很多人想说,你黄瓒是靠拍马屁上位的吗?我们怎么记得,你好像是实干派?

果然通过议礼入阁后,你这家伙连原则都不讲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朱浩,居然被你说成是礼部右侍郎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