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难道张公公觉得,在下会言而无信?」
张佐笑着说道:「那咱家就说得更清楚一点······听说最近京城内有人刊印有关议礼的书籍,有支持议礼的,也有反对的,无论他们立场如何,这刊印书籍是否都是在引导舆论,超出了士子本分呢?」
「嗯?」杨慎多少有些费解。
他想起来,上次见朱浩的时候,朱浩就拿了议礼派刊印的书籍给他,当时他懒得去看一眼,张佐为何突然提到这件事?
张佐继续道:「其中有个叫侯廷训的,乃南京官场中人,最近他的意见在京城却很活跃,本来他支持或反对,乃陛下准允,但他在京城刊印书籍······这就有违臣子本分,杨侍讲以为呢?」
杨慎这才知道张佐为何要提到刊印议礼书籍之事。
张璁那边的人在刊印书籍,但都没有打着自己的旗号,而是由民间人整理刊印,而侯廷训那边则不一样。
侯廷训在保守派中,以其所写《大礼辨》而声名鹊起,其公然以自己的名义刊印书籍,还直接跟皇帝叫板,岂非撞到了枪口上?
张佐道:「咱家的意思,杨侍讲在此事上要表明态度,无论议礼之事结果如何,大臣如何支持,但不能公然以刊印书籍的方式来左右士子中的议论,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但凡刊印书籍,一并惩戒,杨侍讲上这样一份奏疏,应该不为难吧?」
「张公公,这就是你需要让在下做的?」杨慎有些不悦。
若是上了这样一道奏疏,虽然看起来是站在中立立场上,但其实把侯廷训给坑了。这属于出卖战友了。
张佐笑道:「这位侯主事,人在南京,却很关心京城官场中事,以咱家所知,他跟侍读张璁乃同乡,张璁往南京时,他甚至想去拜谒,却为张璁怠慢,以至
于恼羞成怒,才会激烈反对议礼之事。这样的人虽然也站在杨侍讲的立场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