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戈一击时可一点不会手软。
「敬道,《武宗实录》,你我都没办法亲自修成了,说起来我们都为之做了不少事,成书那天,或许你我还有机会回京师,希望到时你我都能守住为官者那股锐气……来来来,我敬你一杯。」
余承勋说得有些凄凉,听他的口气,更像是被发配。
其中的关节,就不是朱浩所能知晓的了,看来是杨廷和所做安排,至于余承勋是犯了错失去杨廷和信任,还是说委派其到外地别有目的,就不得而知了。
……
……
随后是杨廷和第八次请辞。,
此时已是七月初。
距离历史上杨廷和离朝的时间,只剩下六个月。
在朱浩相助下,杨廷和致仕的时机其实已经成熟,不用等杨廷和再一次请辞就可以安排其「荣归故里「。
不过杨廷和得到正式致仕的批复前,朝中先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人事任免。
先是罗钦顺没有如期到礼部履职尚书职务,因居丧守制,不得不半道归乡,随后吏部左侍郎汪俊升迁礼部尚书,即刻上任。
刑部尚书林俊,则在其多次请辞后,加太子太保致仕,由左都御史金献民为刑部尚书,也是即刻到任。
至于左都御史之职,则以总督漕运、淮扬巡抚的右都御史俞谏回部担当,但此人赴京履新尚需时日。
兵部尚书彭泽,曾一度被认为会最早撸下尚书职务的杨廷和派系官员,却称病躲过一劫,皇帝特地准许留部调理身体,也允许其在康复前不参朝,其兵部尚书职位暂时得到保留,只是兵部内事务多由两位侍郎担当,连之前充任三边总督的李钺都回到京城,协助打理兵部事务。
一系列人事安排下来,看起来都是杨
廷和的人退下去后换上了同派系的人,但其实已令杨廷和对六部中除户部和工部外的掌控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