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曾到过安陆,组织岁试时特地考校了朕学问,朕受他指点,受益颇多。本来朕登基后,他因私事而归乡,湖广提学副使的职位一直空缺,朕一直想对他委以重用,朕的意思,想让他入朝,到翰林院为侍读,可以日常解答朕读书时所遇到的问题。诸位卿家,没问题吧?」
皇帝先前还在为朱浩的事,左问一句右问一句,显得对朱浩的官职很关心的样子。
但随即,朱四就提出了要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为侍读的事。
很多人心里在想,感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张邦奇啊。
皇帝可真是藏得深,想想也是,一个朱敬道,他当什么官,皇帝有那心思理会?而皇帝把一个曾经对其有过指点的,跟王府还有诸多关联的人,调到翰林院中当侍读,怕才是皇帝真正的目的吧?
这个张邦奇真是会投资,在当今陛下为兴王世子时,就敢顶着巨大的压力去考校其学问,后来辞官回乡,不也是政治打压的结果?现在人家政治投资终于有了回报!
朱四见还是没人回答,又望着杨廷和道:「杨阁老,此事朕先前跟翰林院的人谈过,他们认为,此事应当进行廷议,朕今日便拿出来说,你有何意见呢?」
杨廷和心里窝火。
现在问题已不在朱浩身上,而在张邦奇,此人恰好还是杨廷和怀疑,是他潜在的政治对手。
若答应了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万一回头皇帝就要让张邦奇入阁呢?
朱浩的问题事小,张邦奇的问题才严重。
杨廷和道:「若贸然以一名外官入翰苑,怕是于理不合。尤其还是直接进为侍读,其在翰
苑中,未经六年考满,照例是不能晋升的。」
「是吗?」
朱四面色不满。
孙交急忙补充道:「陛下,的确如此。」
朱四道:「进翰林院为侍读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