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道:「听闻陛下对此人非常推崇,认为他的学问在当世算得上出类拔萃,让他进翰苑,多是因陛下有书经方面不懂之事,要求教于相熟的讲官,而此人恰好符合陛下的要求。」
杨廷和面色拘谨。
他关心张邦奇过去几年在哪里,就是怀疑,这个张邦奇是否有可能是小皇帝身边的隐形幕僚。
或者说,这位是不是他一直在找的对手。
不过因为眼下朝中人对张邦奇了解不多,使得他想得到确切的答案,有点困难,只能慢慢观察。
但现在小皇帝对于跟兴王府关联之旧人显得很器重,却摆到了明面上,张邦奇毕竟有进士身份,且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就算皇帝真让其进翰林院,也没有超越规制。
「有关张邦奇入朝之事,陛下已问询过翰苑掌院学士,吏部这边很难插手。」
乔宇表明了困难。
皇帝要委命「传奉官」,找曾经对其有过指导的一省提学副使进翰林院,更多是需要取得翰林院那边的同意,吏部这边虽然总体负责朝廷官员的任免考核,但唯独对翰林院缺少必要的监管。
也是因为明朝中叶后,阁臣地位凸显,翰林院体系官员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的缘故。
乔宇的意思,要反对皇帝把张邦奇调到翰林院,主要靠你出马,不然就凭掌院学士石珤,还是艰难了点。
杨廷和没有对张邦奇过多评价。
在他将要离开吏部衙门的时候,似乎无意提了一句:「若是湖广提学副使一直没有合适人选,不妨考虑从现有翰苑中调拨一人过去……马上要卸任永平府知府的朱敬道,或可一试。」
……
……
孙交想让朱浩当户部郎中,或者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这不符合杨廷和的利益。
既不跟孙交明着交恶,又要用点手段对朱浩有所惩戒,甚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