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本来还想勉励几句,但发现话到嘴边,不知该怎么说了。
孙京在旁笑道:“这都多亏朱翰林指导……兄长或有不知,朱翰林收这弟子之前,他连生员都没有考中,而几年下来已是举人。”
孙元这才释然。
难怪弟弟对朱浩会格外巴结,感情是想让朱浩多提点,以获取跟孙孺一样快速考取秀才、举人的机遇。
孙元问朱浩:“朱翰林……”
朱浩笑道:“两位客气了,直接称呼我名字就好,大名朱浩,最近在请母亲和长辈给出个表字。”
“朱浩,你如此年少便考取功名,有时间教授弟子吗?”
孙元对朱浩过往的经历很感兴趣。
一个少年郎,十二岁考中举人,十四岁考中状元。
在大明,能以少年之身考取举人的例子很多,比如说杨廷和便是如此。
但能十四岁考中状元的,唯独只有朱浩一人。
这么年轻就在科举之路上无往不利,应该心无旁骛才对。
朱浩笑道:“当初收他当弟子,不过是跟安陆州的范学正打赌,那时我自己也未曾有功名,便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科举。”
孙京惊喜道:“这段过往倒没听说过……范学正的学问可是很好的,他……后来不是在王府中给世子……给当今陛下授过课吗?”
朱浩道:“当时我也在王府读书。”
“哦?”
孙家兄弟一齐用打量怪物的眼神看着朱浩。
孙孺面色有些惭愧,显然他不太想提起当年被范以宽轻视的经历,没在孙京面前说过这一段。
孙元道:“只知晓朱浩你是锦衣卫千户出身,父亲曾为锦衣卫百户,未曾想却有在王府读书的经历,那……倒是挺神奇的。”
这说明,孙交也没有把未来女婿的情况全盘告知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