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必然会死保张璁,君臣矛盾会因为张璁的生死问题而造成极大的隔阂,最好的办法就是暗地里一纸调令让其滚蛋,南京六部给我老老实实待着,你不回京师,总不能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就……
南京那旮旯全都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外放官员,很多人想爬升回京师当官,遇到个因为附和新皇而被外放的张璁,那就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历史上张璁到南京后,认识了桂萼等一大群投机分子,在南京也不消停。
大礼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愈演愈烈。
朱四冷笑不已:“杨阁老,听你话里的意思,张璁上奏议大礼有罪,非要调出京师,远离朕,才对朝廷最好,是吧?”
杨廷和摇头:“并非如此。”
朱四道:“那为何那么多的观政进士,偏偏他第一个被外放为南京六部主事?”
杨廷和早有准备,回道:“此乃一批观政进士外放为官,张璁考中进士年岁已大,也算老成持重,之前一次吏部考核中成绩拔尖,因而得以早早放官。”
“是吗?”
朱四继续争论,“为何朕还听说,杨阁老准备再以新科进士上一道奏疏,来驳斥张璁的奏议?这算是彻底把朕尽孝的途径给封上是吗?”
杨廷和感觉自己很被动。
好像每一件事都能被朱四给料准。
他的确有如此的想法。
既然新科进士张璁提出了二次大礼议,那不如就“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新科进士再上一道奏疏,把张璁的观点一一驳斥回去,连牵头人都想好了,正是新科状元朱浩。
但又跟之前的情况一样,还没等付诸实施,皇帝又提前知晓。
皇帝真的能掐会算?
每一件事都能提前推算到?
还是说身边有叛徒?
杨廷和心中甚至有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