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
题目已出。
两道题,又是一天时间里各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八股文,仍旧湖名但不誊卷,跟县试的模式大同小异。
朱浩不着急写文章,这会儿他还有闲情逸致观察对面几个他视野范围内考生的状态。
很显然……
这两道题,对于就算是县试前十的考生也有点“超纲”。
毕竟府试只是童生小考,不涉及功名录取与否,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时必定是以准备大题为主,一般才学的考生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中庸》和《大学》,使得对于这两部儒家经典准备的文章少之又少。
既然没写过相应的文章,甚至没看过相关范文,那难度自然直线提升,对于字面意思的了解都懂,集注也能背上来……但这跟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
简单抬头观察过后,朱浩也要认真审一下题了。
字面意思不成问题,两道题都属于那种一看就容易上手,却让你找不到论述方向那种。
第一题相对简单一点。
是说齐宣王……就是那个“有事钟无艳没事夏迎春”的齐国国君,对于自己不太自信,问孟子,你看我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孟子就给他讲解了一下如何以道德、仁术治理国家的理念。
孟子提出,我听说齐王你见到有人拉着一头牛准备去祭祀,你问清楚目的后,就想把牛放了,手下人问你那就不祭祀了吗?你说就用一只羊来代替吧。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
孟子便说,你有了这份仁心,就能治理好国家了。
齐宣王说,我不是因为仁心,而是吝啬,觉得用一只牛去祭祀太可惜了,用一只羊能省钱。
而后孟子便笑着说,这便足够了,抛出“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