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选上秀女,说不定还能“一步登天”呢。
这就是不同阶级对待相同政策产生的认知偏差,对待朝廷政策如此,对待其他的人情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朱浩突然发现自己脑袋瓜不知在想什么。
跑大明来搞哲学研究……
吃饱了撑的!
当然,明白风土人情还是有必要的,就当是研究民风民俗,为将来可能的治国安民做理论储备。
……
……
王府里。
对于什么皇帝要选秀女之事,压根儿没产生一丝一毫波澜。
也可能是王府的消息渠道更为广泛,知道这不过是谣言,再加上有兴王府撑腰,也不怕地方官员敢把在王府供事之人的家眷拉去选秀女。
朱浩上课时仍旧在看书,不过这几天他已没前些日子那么入迷。
也是书看得多了,发现很多所谓的“珍本”根本用不上,说是增加知识储备,可问题是……大明书籍基本都不是科学著作,也不带任何文学色彩,可读性近乎于无,全是一堆研究四书五经好似教辅一般的东西,理学为基础,很多都是研究前人在研究什么,然后研究前人研究的研究……
看上几本,或许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悟,可看多了,就有一种画蛇添足、千篇一律的感觉。
更可甚者,很多人对于同一个人同一种学问的研究,也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而且前后的研究也会自相矛盾……
总的来说,知识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如果阶梯是横着摆的,还摆在大路上,那我为什么不走路而要走这些碍事的梯子?
朱浩希望看到的是这时代有关科学方面的著作,可惜少得可怜。
儒家文化已经把儒家的底裤都给扒光了,对别家文化一律排斥,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如此一来大明统治阶层全是一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