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撞破了皇帝的女儿身 > 第二十六章 正阳门下

第二十六章 正阳门下(2 / 5)

留存至后世,但李云棠并没有去过,因此在进入那高三丈有余的拱券型门洞前,他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不禁多看了两眼;直到被两旁卫戍的门卒催斥了一句,才加急脚步进入。

自门洞而出,便入了正阳门关城的翁城;在这翁城中,一下子吸引住李云棠目光的,不是正南面气势更甚城楼的正阳门箭楼,也不是西侧的关帝庙,而是东侧观音庙前一座高耸的石碑。

抵近一看,那不是石碑,而是用斑驳的青砖垒成的方柱;柱子高在两丈上下,上书两个大字——知耻!

大字的下侧,则还有数行小字做注解,李云棠一番浏览过后,知道了这方柱的由来:

在太宗皇帝北灭残清,班师回朝的路上,他看到了被满清破弃的辽东边墙,便命人在残迹中搜检一部分整块砖头,运回关内。

而后用这些砖块,在关内蓟都、锦官、银夏、长安、建邺等二十四座曾经的满城之前,各修建了一根高大的方柱,并在上书“知耻”二字。

如此大费周章建立石柱,就是让汉人牢记即将亡国的教训,以及曾经被视为贱民的耻辱,警示后人,不要再蹈覆辙。

而这些方柱,取材于被破坏的辽东城墙之砖,更是蕴含深意——太宗皇帝要将建虏意图分裂汉家核心领土的狼子野心,通过这种方式公示于众,从而使后人铭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毁长城等于分裂汉土,则还得从长城对于汉人的意义说起。

自古以来,一个观念就在诸夏脑中根深蒂固:长城,是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分界线,长城之内,皆是华夏的核心领土。

就连整个国土内、只在丰州一地拥有小段长城的赵宋,也从始至终都不忘辽东是传统汉地,从宋时流传下来的《华夷图》、《坠理图》中,都可以体现这个原则。

而建虏拆除城墙,就是为了给汉人强加一个观念,山海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