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大规模变化。
10台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换成更加轻便的八台燃气轮机,最大32万马力,用综合电力系统分配,保证其他舰载设备用电的同时,还能轻松跑到30节以上。
金刚级的舰体比长门级窄,装410的炮塔都只能三座,装许星辰的420毫米先锋大炮,更是最多只能装两座了。
简单的考虑之后,许星辰给她装了四座双联320毫米自动炮,恢复了四座炮塔的最初姿态。
虽然主炮的口径缩小了,但实际威力远远超过她原来的356,与日系原版的410相比也不予多让。
自己舰队的大炮数量不少,不需要强行让金刚这一战时代战巡底子的舰娘,去打406毫米以上的炮舰对战。
然后稍微加强一下防御,达到接近长门级的水平的同时,将航速直接提升到33节以上,去当真正的高速战巡。
主炮之外的其他的舰载设备,诸如防空炮、雷达、火控系统等,大舰小舰之间就基本一致了,相互之间的差距只是在数量上,直接照搬大和的改造方案就行了。
搞定了现场的几个炮舰之后,许星辰开始处理航母们的改造。
相比战列舰而言,航母是同质化更加明显的舰种,外型本来就非常的简练,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最优设计都是高度趋同的。
二战前期的传统航母,相对现代航母而言,舰体规模是相当有限的,当时两万多吨的主力舰队航母。
翔鹤、瑞鹤和瑞鹤满载32000吨,大凤满载34000吨,金刚级改造后满载都有36000吨。
赤城、加贺的排水量略大一些,满载达到了45000吨,但那是作为战列、战巡改造过来的后遗症,这个排水量是虚的。
而且这种差异主要是在水线以下部分,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战列、战巡的装甲导致的,改装航母不会继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