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双方最精锐的重甲集群投入战场后,便是掷下了胜负手,由重甲步兵或重甲骑兵中的一方彻底切开敌军阵型,继而大量的后续部队随之涌入。
但事实上呢?
事情似乎并非如此。
双方的重骑兵和重步兵,一开始的冲击,虽然也是势均力敌,但随着双方越打越近,战斗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
铁浮屠的重骑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只有区区千余人,而大戟士的重步兵,则有着两千之多,一时间竟然打了一个旗鼓相当。
而且因为重骑兵冲的太快,后续的官军步兵很容易就追赶不上,这样下去,铁浮屠冲的越深,损失只会越来越严重。
同时,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过于深入的冲锋,扯动了敌军的阵型。
换言之,大戟士和先登营已经在官军的中军形成了一个“凹”,而最中间的针尖部分,又被铁浮屠顶了回去。
造成的连锁反应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以中军为核心,整条延绵了十几里的战线上,像是猛烈地荡起了一阵波纹。
这一丝波纹,很快就演变成了海啸。
兵力被不自觉地裹挟到了中间,部队的建制被打乱。
敌我之间的秩序、友军与友军之间的联系,被来回滚动的波浪式战线裹挟着彻底失序。
所有负责指挥的将领都很快意识到,想要精确地传达命令,已经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并且随着混乱的愈发扩大,这种局势开始变得不可逆了起来。
于是,决定战场走向的因素,从将帅的指挥,精锐部队的表现。
演变成了普通士卒的坚韧与勇气、甲胄的装备率...等等可以归纳为从心理到生理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水平。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
铁浮屠们的冲锋虽然很犀利,但也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够奏效,更何况,他们也需要休整,而敌军也在调整着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