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是读书人用来控制舆论,控制朝野的大杀器。
一刹那,摘星楼,雅阁里沉寂下来。
说起哭庙,周国辅,张世杰,骆养性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万历四十四年的那一次哭庙事件。
那一年,松江府华亭县学生范昶,被时已退居在家的湖广提学副使董其昌逼死。
于是乎,引发了读书人聚众闹事,一日之间,松江府府学、华亭县学、上海县学、青浦县学、金山卫学五学同袍齐发讨伐檄,讨伐董其昌。
随后接连数日,各处飞章投揭……通俗点说,就是读书人满大街发传单,贴小广告煽动民意,甚至还编成了小曲儿到处传唱。
当时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史书上记载着呢,白纸黑字,当时就连村里的寡妇都会唱:“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
至于柴米油盐和这事儿有啥关系,鬼知道,反正江南读书人是把民意煽动起来了,来了个零元购。
于是乎,被煽动起来的泼皮,百姓趁乱拆毁了董其昌家的宅子,还趁机焚烧抢掠,将董家抢了个干净。
要说起来零元购,打砸抢,欧美人算个屁,这都是咱大明的读书人玩剩下的,咱大明文人才是打砸抢的祖宗!
最后呐,董其昌一家被抢的裤衩都没了。
可朝廷也不敢惹这帮聚众闹事的读书人,只好草草将参与焚抢的骚乱者处斩,几名生员遭到杖革罢了。
带头打砸抢的读书人,一个个抢的盆满钵满,啥事没有,董其昌可是大书法家呢,一幅字画值不少银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当然了,在明末这不叫打砸抢,这叫士林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