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谁来治理国家呢?就让太学里里的那些人吗?"
"阿母啊,太学拉拢天下士子,这是对的,可是也该让他们学到些本事啊,治理天下的不是我们,是那些官吏,若是他们整日在太学荒废时日,将来直接派往地方,光有忠诚,却没有能力,这算什么呢?"
听到刘长的话,吕后若有所思,"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首先就是整顿太学,设立专门的官职,不要那么的散漫,设立对应的课程,教导他们律法,农桑,商贾,催役,军事,要教一些实际性的东西,不能只是作为养士之地,应当作为育才之地,如今各地都在设立国学,等到士子数量差不多了,我们便推行科举!""科举"4 吕后一头雾水。
刘长傲然的说道∶"这是我所想出来的办法,每隔三年,我们就进行一次考核。让天下的十子们前来庙堂,考核数算治国。军事,律法等事,通过的就直接任免为官!"
"这与泰时的吏考有何不同呢?"
"当然不一样,我们的题目要难一些,要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让他们为大汉效力!秦的吏考只是考核律法,选拔底层的亭长这类的官吏,我们选拔的可都是能做县令的官员啊!"
秦朝也是有考核的,当初刘邦就是通过了"大秦法考",随即担任了亭长。
刘长喋喋不休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吕后却有些狐疑的看着他,问道∶"这是贾谊的想法?"
刘长觉得委屈,气的险些跳了起来,"阿母!!这是我的想法!!与贾谊他们无关!真的是我!!"
"好吧.或许可行。
原先贾谊也曾说过考核,那时刘长就想到了科举,可是,科举的基础是要统一思想,不然你考什么呢?在张不疑抱怨太学不教实事之后,刘长猛地醒悟,对呀,直接考实在的东西不就好了?考什么经典学问啊,就考怎么治理地方,怎么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