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着这样种种考虑,午饭过后、午休时分,顾辙预约了郑教授的时间,到他办公室聊聊。
一进门,顾辙也不直接提招人和说情的事儿,而是先跟郑教授套近乎聊聊学术,把两本jmc(化学材料)和mrc(高分子快报)丢在办公桌上,这才回身自助倒水。
顾辙已经是大老板了,不过在学校里,他还是会亲自到饮水机上接水,不会让教授给他倒。
这上面的文章,正是他五月份居家隔离期间闭关写的,没有动用郑教授的关系,也完全是他自己署名,连通讯都没让,纯是属于他公司的项目。
也正因为如此,期刊审稿时间久了一点,五月份投的九月底印发的期刊上才登出来,足足花了四个月。这还是顾辙在相关圈子里已经略微有点名声的情况下。
(注:业界名声并不能让论文作者在双盲同行评审中占优,因为评审同行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业界名声大,可以让期刊编辑重视你,帮你安排同行评审的时候流程走快一点。)
郑教授虽然算学界大牛,但他也不可能材料化学领域的期刊全部都看。
接过期刊之后,他还愣了一下,仔细寻找了一下目录,才发现顾辙在上面各发了一篇文章,都是关于离心法美瞳材料的。
当然,这些文章上公开的技术细节还是比较少的,都是些大而化之的理论推演和实验思路,也确实公开了一丁点有证明价值的实验数据,属于“确保论文能被发表”的最低限度。
多余的部分,当然至今还处在保密状态,还在那些美瞳材料专利申请文件里躺着呢,只要顾辙不申请进入实质审查,各国专利局就不会披露相关信息。
要是公开得太多,顾辙卖给依视路专利时就买不上那么高价了。虽然在后公开并不影响保护,却会给同行反应时间,也容易启发同行。
郑教授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