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太师 > 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体系

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体系(2 / 4)

域,百年后,辽州,有个两三千万人很难吗。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辽州的未来,是很值得投资下注的。

常茂忙着选拔人才统计名单,陈云甫也没闲着,开辟朝鲜战场是大九州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既然第一步已经决意要踏出去,那么后续所有的事就势必要紧锣密鼓的开始上马启动。

由此,陈云甫先后到了国子监和翰林院。

“国朝的藏书一共有三万九千余本,可谓是涉及百家,编修教材的工程,很浩大啊。”

国子监丞黄观陪同介绍:“这里面,最少的类目是匠书,只有五十九本,最多的类目是文集,一共三千八百二十九本。”

听到匠书只有五十九本,陈云甫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心中不免叹了口气。

古人对奇技淫巧的成见,深植于心啊。

“等等,让工部把这五十九本书带走。”

“这些书留在国子监,本辅估计也没多少人喜欢看,不要放在书库里蒙尘了,工部很快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学院,国朝将会大力发展工匠业。”

广州市舶司复市之后,广东招募了一百多个阿拉伯来的船工,停滞多年的造船业开始重新蓬勃发展,陈云甫不能在造船业、航海业两个领域落后太多。

毕竟,中国在这两块领域已经落后阿拉伯几百年了。

四百多年前,阿拉伯人已经开始绕着欧洲、非洲沿海开始跑马圈地,促进奴隶贸易繁荣至极,这是多好的机会。

大明只要把握的住,就必然能开辟大航海时代。

另外一点便是藏州也需要航海业的支持。

不然,大明的军队想要打到印度实在是太难。

至于印度的重要性还需要多说吗。

大九州的伟大蓝图能不能成,印度连着安南、暹罗等诸国,最少起到一半的作用,甚至要比大明这个中州本土占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