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抄斩,投降者可从轻发落;其四,穆家、梅家为了一己私欲造反,叛乱官兵若因此丧命且连累到满门抄斩,极为愚蠢。
这份劝降书是贾芸离开镇江前亲手所写,找了一些既会写字也信得过的属下,包括了曹武,一共抄了五百份,其中一些还是贾芸亲手抄的。
因为贾芸知道此次叛军的军心不稳。
这份劝降书就是在攻心,攻叛军本就不稳的军心!
……
……
四万长安营大军,在丢下了五百份内容一样的劝降书后,后撤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之中,眼下这个时节,这片田野郁郁葱葱。
贾芸仔细观察过地形,这片田野适合他接下来的战术部署。
在贾芸的安排下,一万官兵位于前方把守,三万大军退到后方,而中间一块区域,以道路为中心,种起了地雷,也就是绊雷。一共三百多枚绊雷,全都种在了这块区域之内。
当贾芸这边在悄悄种地雷的时候,叛军那边则乱糟糟的。
五百份劝降书射来,劝降书的内容自然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叛军,本就不稳的军心更加不稳了。
于是乎,有镇江营的官兵逃跑,去找长安营投降,甚至有武官逃跑投降,其中不少人都有家卷在镇江城。而在镇江营这些逃官逃兵的带动下,杭州营也有不少人成了逃兵……
待到几个领军人物强行阻止了此次逃窜,已经少了数千人。
就连几位领军人物都产生了分歧,发生了争执。
穆炽、孙士信、顾之充,都认为劝降书上所写不实,镇江城应该没被攻破。
而梅贺这个梅逵的嫡长子有些相信劝降书,他本就胆子不大,此次造反本就害怕,眼下更怕了。于是他迫不及待要返回镇江城,若梅逵被捉拿,便去解救,若镇江城没攻破,便去守城。
穆炽认为,长安营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