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的行事风格。
对于外企来说,除非国内本土企业实力雄厚,行业竞争激烈,他们才会尊重亚太区部门的意见。
否则的话,每一个外企的国内总部里只不过是一群提线木偶,决策权和研发中心都在国外,国内部门的自主决策权少得可怜。
说句可笑的话,总部恨不得国内部门的人都是一群能够远程遥控,精确执行操作指令的机器人。
很多国内没有生产厂的外企,国内的人员往往只负责销售和售后,总经理也不过是挂着高大上头衔的管家,往往只能传达总部的指令,每个细节都毫无自主权。
而对于国内化妆品行业来说,由于国产品牌实在不给力,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瓜分。
这就导致国内部门更加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每次有任何新提议和好方案,都要层层上报,直到获得洋老板的首肯,才能给予资源进行下一步操作。
快消行业的核心业务就是品牌营销,盛长雅作为产品经理,负责品牌下每个产品从调研设计策划,到竞品分析定位定价,订货预算,渠道销售和培训,产品面世前后的预热、广告宣传或促销等所有环节。
但是她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总部的资源调配下完成的执行层工作,她的职位并不高级,没有资格提出任何条件,也没有权力做出任何决策。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搜集足够详尽的资料,跟品牌经理打报告,看看能不能引起公司的重视。
虽然她对卫康的美白药物很有信心,但也没有把握能争取到足够好的报价。
盛长雅打开自己的绩效评估指标,看了看,叹了口气。
作为从实习生升上来的产品经理,她的职业升迁之路没有管培生来得快,兢兢业业干了六年,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半,才在去年升职。
要想升到高级产品经理,再往上到品牌经理,不知道要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