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相信这个观点。
但是等穿越过来之后,朱皇帝才发现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扯犊子。
从老朱亲自制定的《醒贪简要录》中可以得知,明朝官员的工资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就已经成了定例,当时正一品官员的月俸是八十七石,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七品芝麻官的年薪为九十石。
明朝时期的一石约为八十公斤,按照一斤米两块钱来计算,明朝正一品大官的年薪为1044石精米,换算成软妹币大概是三十二万左右。
三十二万的年薪,对应正一品的品级确实很少,然而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这个账并不能这么算。
《醒贪简要录》中提到一个算法:米来自稻谷,加工1044石米需要2620石稻谷,而要生产2620石的稻谷,则需要用田873亩,按一个人种田15亩计算,需要57个人耕种——因此,正一品官员俸禄每月87石米看起来似乎不多,但为了这份俸禄,老百姓却不知要花费多少劳力和辛苦,光是挑担就是一个万里长征的路程!
你能说这份工资少吗?
也正是因为如此,老朱才会认为他发放的工资足够官员们日常生活所用,甚至已经算是非常优厚,官老爷们“若将所得俸禄养家,尽自有余”。
换算一下就比较好理解了:中国古代的家庭人口数据显示每户平均为四到五人,一个人吃饭每天需米一升,每月需米三斗,县令月薪7.5石米,假如其一家是5口人,那么吃饭每月需米不过1.5石,仅占月薪的20%,按恩格尔系数计算,工资可以使县令一家处在系数≤40的水准,因此他虽然算不上极度富裕,至少也应该处在富裕水平。
至于说官老爷们替自己的待遇鸣不平,认为朱老板太过于抠门,给的那三核桃两枣根本不够花……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出在朱老板身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