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技术的前身,到了大明的正德十六年,四川嘉州建成明代第一口正式油井。
直到这时,石油的应用以及开采等技术,中原堂口依然走在全球最前面!
这样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在明末的时候,被宋应星写入了科学宝典《天工开物》中,成为古代中国科技辉煌的又一见证。
可惜的是,咱大清的明君圣主们对于科学技术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反倒更喜欢玩文字浴,包括《天工开物》在内,凡是涉及到科学技术的书籍,统统难逃禁毁的命运。
而更可惜的是,大清能禁得住这些书籍在国内的传播,却拦不住它火热海外,大量的先进工艺因此流失,最后被人学去之后又加以改进,一大堆的青铜成功升级王者,原本的王者却被大清玩成了废铁。
等到了《马关条约》之后,大清想要开凿属于自己的油井的时候才愕然发现,从石油的位置勘探,到开采技术,再到设备等,所有跟石油相关的技术,都已经没有了。
当然,什么王者青铜和废铁之类的,朱劲松现在并不是特别关心,毕竟朱劲松已经找回了当初那个王者号的密码,大明重新上线,后面估计也不会再出现什么废铁之类的破事儿。
朱劲松关心的是大明的石油为什么会不够用。
虽然得益于大清明君圣主们的神操作,中原堂口的石油开采技术在大清入关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没有一丁点儿的进步,原本的油井也大多被采空,现在能够利用起来的,就只有少数一部分自流井,以致于连皇家学院的消耗都满足不了。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大明辣么大的一片地盘,自流井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每天的产量就算再怎么低,起码也得有个几百斤吧?
你皇家学院一天能消耗几百斤?
面对朱劲松的疑问,梁修德当时就急了:“几百斤?几千斤能勉强够用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