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钞信用彻底崩盘的事情来举例。
包括大明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也是同样的看法。
所以,在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一直都遵循着国库有多少金银铜钱就发行多少宝钞的原则,以免忽然出现挤兑的情况,影响到大明宝钞的信誉。
朱劲松甚至还从内帑中拿出来一千万两注入国库,要求国库做好应对挤兑的准备。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挤兑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宝钞呈现出了不够用的状态。
同样想不明白问题根源的朱劲松干脆让锦衣卫跟都察院、御史台的人手去银行查账,同时又派出天地会的人手去民间打探情况。
然而让人更加懵逼的是,锦衣卫、都察院、御史台、银行四方联手查账,又跟国库仔细核对了半天,最后却只得出来一个账务没有丝毫问题的结论,十亿宝钞都被民间商户们换走了。
举个例子:张三要交一百八十两的税,那么他需要兑换的宝钞就是一千八百元,但是张三兑换了两千元,其中一千八被他用来交税,剩下的二百元就被他带回家收藏起来了。
没错,就是收藏起来了。
张三说了,冲着“黄帝4487年·xxxxxxxxx”的编号,这第一批宝钞就拥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不赶紧拿回家收藏反倒拿出去花?当谁傻呢!
更关键的是,因为朱劲松和朝堂上的大佬们打算从税收方面入手,以此推动宝钞的发行,所以这发行的宝钞基本上是以百元大钞为主,五十、二十、十元面值的宝钞反倒是占了少数,像分值、角值的宝钞就更少了。
这也就导致了大额宝钞的收藏属性大于流通属性——你拿相当于一文钱的分值宝钞去买个包子茶叶蛋什么的很正常,你拿个百元大钞去买茶叶蛋试试?
对于这种情况,朱劲松和大明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也分外蛋疼。
宝钞发行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