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种植户的积极性来。
事实胜于雄辩,这可比苦口婆心地劝农桑管用多了。
正所谓,有诱惑才有动力嘛。
说回刚才的‘老干娘’。
虽说它的价格偏于昂贵,但反响方面却是很好,只要是品尝过的人,无不大赞周老太太的手艺绝妙,堪称一流。
如此被赞,周氏就更开心了。
“我说乡亲们哪,你们地里的那些沟沟陇陇,可千万不要浪费了,除了日常的时蔬之外,还可以多栽种一些辣椒,以增收益。俺家阿瞒可是说了,辣椒制品以后将会畅销整个大奉国,谁种谁赚钱,不种会后悔。”
不愁销路?
好事情啊!
她的这席话,就如同是这凉飕飕的秋风一样,让人听得心旷神怡。并且,很快就传得是妇孺皆知。
经济作物,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相比之前,对其的认知也更加深入了。
周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还有生意头脑,这一日日的算下来,每天居然可以平均到十两银子。
这是传说中的老当益壮?
慢慢地,周氏有些膨胀了,她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做买卖的料。
闲暇时分,她开始琢磨起了家里的囤粮,即:土豆、地瓜、玉米,等。
今年是个大丰收,怎能吃的完呢?
吃不完咋办,囤起来吗?
囤也可行,但却不是什么好办法。过不了多久,下一季的收获又要来临了,而到了那时,自己还要继续囤呢?
不行,设法处理掉才是上策。
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周氏琢磨出了一个变通之法。
什么方法?
她觉得吧,可以把这些新粮,以作价的形式卖给开酒楼的时氏兄弟。他们那地儿人来人往,吃客也多,不愁消化不完。
应该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