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赵官家一言九鼎,济安自不忧虑,但我听说普安郡王素怀收复旧土之志,对岳飞极为同情,如果赵官家百年之后,由他继位……哎,那就指不定浩劫重起,生灵涂炭了。秦侍郎,你说是不是?”
秦熺小心翼翼地道:“普安郡王当年确有说过要收复河山,迎回二圣的话,但见龙颜不悦,这些年已极少再提此事了。据我所知,官家也是担忧他矢志不改,为一己功业而坏了苍生之福,所以才采纳家父举荐,将仁厚聪睿的恩平郡王立为皇子。”
赵伯玖似笑非笑地道:“秦相国举荐之恩,没齿不忘。但普安郡王年幼时说过的话,岂能作数?这些捕风捉影之事,不提也罢。”
洛原君摇扇笑道:“恩平郡王宅心仁厚,果不其然。只是人无伤虎意,虎有食人心。殿下想必也听说了,大夏、西辽两国联合蒙兀各部,勾结我大金国的内奸作乱,想要杀我父子,分我天下,你且猜猜,大宋有没有人与之暗中联手?如果有,又是何人?”
赵伯玖皱起眉,欲言又止。
洛原君道:“殿下聪慧过人,想必早已猜出来了。暗中勾结辽、夏、蒙兀,想要颠覆绍兴和议的,正是素有收复旧土之志的普安郡王。”见他神色骤变,笑道:“不过郡王放心,我早已打探清楚了,此事与赵官家、与殿下都无半点干系。此番我奔赴万里,正是带来了汗阿玛的密旨,要与大宋携手结盟,永固太平。”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绸,递与赵伯玖。
赵伯玖展开只看了两行,神色登缓,沉吟片刻,道:“不是小王信不过济安太子,只是此事关系甚大,单凭太子擒获的刺客一面之辞,实难佐证。即便说服得了父皇,也难让满朝文武信服。”
“殿下考虑的极是,”洛原君嘴角勾起一丝古怪的微笑,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封密信是普安郡王身边的人亲手所写,郡王就算不认识他的笔迹,赵官家想必也已熟识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