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在1982有个家 > 531.又是一年清明时

531.又是一年清明时(6 / 15)

,满载红虾而归。

等到吃过饭后阳光最盛的时间,渔民们开始辛勤的劳作起来。

他们挑着扁担,扁担前后各挂着一筐的红虾,然后步履矫健的行走在沙滩上,回到生产队去把虾分进了家家户户。

秋渭水讲解道:“渔家的劳动很辛苦,但我们甘之如饴,因为我们深深地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才能迎来明天的好日子。”

家家户户开始做虾米。

第一步是煮熟,家家的烟囱冒起了白烟,他们将海虾放入大锅内加水煮熟,浓重的腥味和鲜味便在村里弥漫。

工人和干部们进社员家里去看,每一家灶台都有红艳艳的炉火。

鸟鸟炊烟中,渔家尽是辛勤劳作的身影。

虾米很快煮熟,从锅中捞出,然后一筐筐挑到宽敞的空地均匀摊开,剩下的交给日头去晒制就好。

晒虾需要时间,但不要紧,工人们可以看到后续的步骤,因为不少人家已经提前两天晒了红虾。

晒干的红虾被收集起来进行剥壳。

老人们、妇女们聚集在一起,聊着天剥虾壳。

大虾的虾壳靠手剥,小虾则是收拢起来用布袋子装好,再用棒槌有节奏的敲打,去把脆生生的虾壳给敲碎。

工人们给渔民拍照,也互相拍照。

他们参与进渔家劳作中,亲手去剥虾壳、敲布袋子。

冶炼厂那位作家一手记事本一手铅笔,他深情的看着渔家妇女们说:

“不论是老人是孩子,我们都能从他们的举止神情中感受到劳作的热情。我想,正是这份对生活不灭的热情,才让渔民兄弟们在东海之上兴旺了一代又一代!”

“同志们,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学习他们以安贫乐道的心态,争取以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再创辉煌!”

陈金平听到这话鼓掌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