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修为大进。”
杨朝夕若有所悟:“钟前辈的意思……这妖物非但只是一道‘身外化身’,而且是‘应虚而生’的化身?此外、钟前辈所言那‘应虚而生’的法门又是什么?为何要以铜镜来对付?”
钟九道当年乃是状元之才,奈何一身抱负尚未施展、便饮恨黄泉,至今一直引以为憾。纵然得遇伯乐、做了天师判官,可满腹经纶一直无处施展。
此时见这小道士敏而好学、虚心求教,登时便被搔到了痒处,不禁洋洋自得道:“小道士若问旁人,未必便知这其中关窍。不过本差爷读经万卷、博闻强识,恰好见过这些旁门左道的法子,便为你解说一番!
这法门称作‘子虚术’,历来臭名昭著,却有个雅称、叫‘对影成双’。大致办法、便是先寻一面大镜,将真身映照其间,形成镜像;旋即分出一道妖气、辅以心头血,对着那镜像反复描摹。同时念诵秘咒,便可将那镜中之影勾摄出来,凝为身外化身。
这法门放在妖族中,亦是邪术、禁术。只因那描摹镜像所用的‘心头血’,须以活人开膛取血、趁热施为方可。此法不但惨无人道、有伤天和,而且不易成功。也不知那妖物害了多少条人命,才凝成这样一具化身来。”
杨朝夕直听得心惊肉跳、惊怒非常:“若是如此,这妖物当真该杀!可就凭一面铜镜,又如何能灭掉这化身?”
钟九道也叹了口气道:“以‘子虚术’凝炼的身外化身,自有其诡谲奇奥之处。看似血肉之躯,却如海市蜃景一般、只是妖气与血气凝成的虚妄之相。想以刀劈斧砍、水淹火烧,甚至道门符箓来灭杀,却是白费力气;那虚相必会设法逃遁,再借人血死灰复燃。
唯一破解之法,还须以镜照之,再厉声诘之‘尔是何人?因何来此?还不归去’!便可令其知晓自己乃是虚相,重归虚无之中。”
杨朝夕听罢,只觉心神动摇、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