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执兵刃的“民夫”、却显得势单力薄。
“民夫”们虽粗服褐衣、满身污泥,一双双眸子闪着莹润精光,竟无一人不是习武之人:
东面“民夫”身姿笔挺,面色肃然,眼神锐利,个个手执陌刀、长矛、大戟等长兵刃,不觉间已排成“雁阵”。有些人脸颊、脖颈上,还有蚯蚓似的刀疤,显然皆出身行伍。
北面“民夫”皆垂首而立,目光淡泊、气度冲和,手中多是长剑、铁尺、拂尘之类小巧兵器。年长者居中、少壮者在前,只看起手姿势,便知是道门功法。
南面“民夫”却已将幞头拨落,露出一颗颗光秃秃的头顶,显然都是受了戒的和尚。然而和尚面上、却无半点出家人的和颜悦色,反而眼神凶戾、牙泛寒光,活像是择人而噬的群狼。
更有一些民夫各自抱团,挤在西面,或眼神淡漠、或眸光急转、或面露不屑、或蛇头鼠眼。所有人的目光,都穿过碑前七人的间隙、盯在那一动不动的古碑之上。
那一行行醒目诗句,仿佛充满无尽玄奥、引得人浮想联翩。许多人脑海里,已然勾勒出自己“一剑在手、快意恩仇,雄姿英发、傲斥王侯”的赫赫神威……
然而浮想终究只是浮想,若要壮志得酬、还须先将这“如水剑碑”夺入手中。待取得那柄名扬天下的“如水剑”,便可一呼百应、号令群雄……到时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岂不比做皇帝还快活些!
七个阴鸷男子面沉如水,知道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皆已摆出搏命之势。
和尚中却走出一人,嘿嘿冷笑:“阿弥陀佛贫僧仇不眠,早在释尊面前发现宏愿,若得到这如水剑、必封于佛堂之上,令天下众生少受杀戮之苦,为我盛朝国祚永延、多造无上功德!我看几位杀气颇重,不如将这宝物让给贫僧如何?”
七人中一个似是头目,当即啐下一口:“呸!不眠和尚,莫再这里假仁假义、大吹法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