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便找到一处开门的食肆,三三两两的食客、坐在草棚下的条凳和低案前,各自埋头吃着。
掌柜见杨朝夕褐衣整洁、发冠高企,便要上来招呼。转眼又看见小猴子和小豆子尾随而至,不禁眉头紧皱:“咄!两个小乞儿、离远一些!莫惊了我家食客。不然,小心吃俺擀面棍!”
杨朝夕连忙拦住:“掌柜,我们一起来的,不会少你银钱。快去准备吃食吧!”
掌柜这才转怒为喜:“这位公子,恕小民眼拙。这就准备……您三位吃些什么?俺这有新煮的馎饦、胡麻粥,还有胡饼、蒸饼……”
“馎饦、胡麻粥各三碗,胡饼、蒸饼各六只,葱蒜拿些过来。”杨朝夕简单交代过,便与两个弟子坐下来,继续聊些他们乞讨中的见闻。
自从前日去过通远渠后,算上今日、已是两日不曾过去。不知渠道疏浚现场,如今是怎样一番场景:
是否又有溺亡之人?如熊百杀之类、动机不纯的游侠,是否还蛰伏在那里?附近闻风而来、想要碰运气的小民,是否授检到公门之人要找的宝物?
再抬头看着不顾烫嘴、大口咀嚼的姊弟俩,心中一道灵光乍现:
自己既然已是乞儿帮客卿,不妨扮作乞丐、再去那边探查一番。如此,既能继续查清个中隐秘、又不容易暴露。毕竟,常人见到乞丐的第一反应,多是躲开或是驱赶;碰到有善心的、最多施些粥饭,绝不会猜到乞儿竟然会是“细作”。
姊弟俩风卷残云、食量惊人!很快将馎饦、胡麻粥、胡饼、蒸饼尽数吃光,尚且意犹未尽。杨朝夕只吃下一碗胡麻粥,担心两个弟子撑坏胃囊,忙叫停两人。又要了十来个胡饼、蒸饼,用袍袖兜住,带回乞儿帮的院子。
这时院中乞丐们才陆续醒来,懒洋洋地出了屋子,盘坐在屋檐下,捉着虱子、晒着太阳。老丐龙在田坐在正堂,正与乞儿帮的十多名掌钵说着事情,见杨朝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