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相残相食,以互补精元。若精元不能及时补充,便如冰块置于烈阳之下,终会渐渐消融。一旦精自消亡,气便散去,神亦无所居,肉体凡胎便会迅速腐朽、归为尘土。”
安国观观主柯慎行点了点头:“公孙真人所言,确也能自圆其说。我辈修道之人,想明白其中关窍、便也不难,倒也不必说得这般琐碎。只是依你所言,若新入观的道童,便如何‘练气养气’?如何‘坐圆守静’?六个阶段如修炼有成,特征又是什么?”
长源真人笑道:“道友发问,皆指在了关键之处,我便代公孙道兄回答!
‘练气养气’之法,无非呼吸吐纳,姿势可坐、可立、可卧。先呼一口废气,如剥茧抽丝、渐渐而尽;再吸一口清气,如环手缠丝、缓缓而足。气足便停,不吸不呼,心中默诵经文或数字。待觉气闷,便张口将废弃呼出,仍如抽丝……如此勤练日久,后天之气便会自生,积少成多,便可渐成气候。”
“至于‘坐圆守静’之法,各观却都大同小异。我以为,要与练气之法同步进行、相辅相成。具体而言,便是眼观鼻、鼻观心、心守意、意生感、感而悟、悟得智、智御形、形载气!如此几遍,便可入‘定心’之境。然后再与练气之法融为一处。无论‘坐圆守静’四层境界、还是‘练气养气’五步成法,每层境界之间、每步成法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前后交叠、回环往复。”
“筑基阶段,后天之气将贯通任督二脉、出现“小周天循环”,积蓄足量后天之气,凡胎渐能辟谷。
炼精化气阶段,凡胎为药炉,后天之气为炉火,采一道先天精元炼为丹母,开始封炉、炼药、止火,融炼成丹。
炼气化神阶段,先天之气破出,与后天之气交缠合一,出现“大周天循环”,凡胎全为先天精元之气,滋养成丹,化为圣胎。
炼神还虚阶段,圣胎长成元神,体内更无杂气,元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