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慈悲颂》的具体细节创作,正在加班加点的搞。
知,行,理论,实践。
这些东西,让李少杰在这方面的思路开拓了很多,创作时候脑子转的飞快,灵感无穷,几乎很少遇到瓶颈。
实际上,自己想尝试的这波创作,难度异常之大,甚至大到了以往任何一次创作。
自己想做的,是将敦煌壁画,敦煌故事,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去融入到音乐中,将这些变成听感上的东西,将敦煌文化带到全世界的面前。
甚至于......自己在和老师陈教授聊起来的时候,陈教授都完全不相信。
因为有“冲突”!!
是的。
不仅是文化,更是音乐上的冲突,几乎难以消解。
一来是交流,二来更是需要将中国的哲学思想,艺术文化,变成世界的声音,不仅仅只在国内,而要尽可能的将影响力扩大到国际。
所以,在乐曲形式的选择上,必然是需要选择严肃音乐,管弦乐的。
如果运用民乐,运用传统民族的作曲方式的话,可以简单相当多。
但李少杰并不想选择民乐。
毕竟,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在整个世界上来说,还是管弦乐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更高。
发扬民乐自然是势在必行。
但现在要尽可能做的,不是单纯的弘扬民乐,而是需要弘扬文化和中国艺术思想。
也就是【中国故事,世界表达】!
用古典音乐,里面带点“东方的货”,传播出去,更能容易被接受。
简单来说。
那就是.......
李少杰想把洋人的玩意,里面塞入咱们的思维与哲学,文化与厚重的历史。
然后再去“打”洋人们去。
所以,巨大的困难,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