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省的老百姓还不能白白给人家奖励。
他们这么声势浩大的招人,最终也就能招来一两千万人,西伯行省还是开发不起来。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袁可立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间灵机一动道:“皇上,我们其实还可以在秀才、举人、进士身上做点文章。”
呃,把读书人也招过来吗?
人家就是读书的,你叫人家来种地放牧?
可能吗?
泰昌颇为不解道:“礼卿,秀才、举人、进士身上有什么文章可做?”
袁可立连忙解释道:“朝廷原来不是有规定,秀才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八十亩免税的耕地,举人功名者名下可以有四百亩免税的耕地,进士功名者名下可以有两千亩免税的耕地。
这原本是鼓励读书人上进,拼命去考取功名的。
不过,这会儿却给朝廷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毕竟,现在进士的录取名额都变成每届三千多了,平均下来就是每年一千多。
也就是说,每年光是这新科进士名下就会多出两百多万亩免税的耕地来,举人数量那更是不得了,估计一年最少也要多出三四百万亩免税的地来。
还有秀才,免税的地虽然不多,顶不住秀才越来越多啊,每年新晋的秀才估计最少也要多出五六百万亩免税的地来。
这么算起来,大明本土一年就会多出一千多万亩免税的地来。
虽说这些人过世之后免税的地会取消,但是,大明本土的耕地也经不住秀才、举人和进士数量这么迅勐的增长啊!
大明本土才多少耕地?
历年来的统计都没有超过十亿亩。
这么算起来,百年之后,大明本土的耕地几乎就全免税了!
皇上,这个问题我们也得解决啊。
这边不是地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