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户制度源自于蒙元时期,大抵就是将拥有各种手工技能的人编入匠籍,集中起来,以供朝廷驱使。
这个制度从一开始就带着一定的强迫性,因为蒙元作为游牧部落并没有多少手工业者,被他们编入匠籍的匠户大多都是俘虏而来。
所以,他们基本上是把这些匠户看押起来,强制这些匠户干活,而且,还不给什么报酬,基本上只给予一定的衣食,让这些匠户不至于饿死冻死。
所以,蒙元时期匠户的地位相当低下,就跟奴隶差不多!
明朝建立以后,基本上继承了这套匠户制度,洪武大帝还将普通老百姓分成了农工商三类,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包括军户在内,这些户籍都是不能随便更改的,一般都是决定了户籍之后便世代传承下去,除非皇帝下特旨批准才能更改户籍!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拼命读书,参加科举。
如果能考取功名,户籍和命运自然就改变了。
这里还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军户、匠户、商户这些地位低下的户籍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其实,有明一朝真正规定不能参加科举的是被打入贱籍的贱户,那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范畴了,而军户、匠户、商户都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比如,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和张居正,原本都是军户籍。
当然,也不是所有军户、匠户、商户都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读书需要钱,需要时间。
军户和商户还好一点,因为军户基本都有大把时间,而商户则不怎么缺钱。
至于匠户,那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
匠户那就是老百姓里面最惨的。
大明朝廷虽然没有像蒙元那样一直把匠户看押着,强迫他们干活,但是,却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