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波兰士兵出现反弹,整编好的波兰部队还会打散编入其他地区的部队,就连波兰翼骑兵,都不会成建制的出现在战场上!
肖云阳的意思很明显,波兰翼骑兵注定会被分割成一股一股的,投放到各个部队当中。
这是大汉帝国的常规做法,30多万白人大军中,法兰西人、西班牙人、德意志人、葡萄牙人等等各个地区和民族的士兵,无论什么出身,都会打散穿插在一起。
语言不通的话,也只是让小股部队都来自同一个语系。
最高也就到营级了。
再往上,每一个团级部队中,都会有来自各个地区的营。
之间的语言不通顺,则会交给军官来解决。
如此一来,战斗的效率不可避免的会下降,然而,肖云阳不在乎!
这么多一支部队,打仗的时候多死点人算什么?
语言交流不通畅,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战场上各部难以快速协同作战,会出现很多战场漏洞。
这些漏洞自然可以用大量的兵力预备队去弥补,但却会在时间差中让前面作战的士兵出现很多可以避免的伤亡!
因此,大汉帝国这种不顾语言地域隔阂的整编,是一种对士兵生命的严重不负责!
然而,站在大汉帝国的角度上,这却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所有的团级以上的部队中,都没有纯粹来自一个地区甚至一个语系民族的大规模士兵,他们就算想要造反,光是语言障碍和地域隔阂,就能让他们不可能发生兵变。
这正是少量汉人高级将官,就能掌控30多万白人大军的根本原因!
部队之间的语言和地域隔阂让他们作战效率低下的同时,也杜绝了他们联合起来反抗上级的风险。
好在,大汉帝国面对的敌人也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哪怕列装了火器,军队制度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