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沙覆之。国人取玳瑁之甲以为长簪,传到中国,率由闽粤商贩。球人不知贵,以为贱品。昆山之旁,以玉抵鹊,地使然也。
丰见山顶,有山南王第故城。徐葆光诗有“颓垣宫阙无全瓦,荒草牛羊似破村”之句。王之子孙,今为那姓,犹聚居于此。
辻山,国人读为失山,琉球字皆对音,十失无别,疑迭之误也。副使辑《球雅》,谓一字作二三字读,二三字作一字读者,皆义而非音,即所谓寄语,国人尽知之。音则合百余字或十余字为一音,与中国音迥异。国中惟读书通文理者,乃知对音,庶民皆不知也。久米官之子弟,能言,教以汉语,能书,教以汉文。十岁称“若秀才”,王给米一石。十五薙发,先谒孔圣,次谒国王,王籍其名,谓之“秀才”,给米三石。长则选为通事,为国中文物声名最,即明三十六姓后裔也。那霸人以商为业,多富室。明洪武初,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往来朝贡,国中久米村,梁、蔡、毛、郑、陈、曾、阮、金等姓,乃三十六姓之裔,至今国人重之。
与寄公谈玄理,颇有入悟处,遂与唱和成诗。法司蔡温、紫金大夫程顺则、蔡文溥,三人诗集,有作者气。顺则别著《航海指南》,言渡海事甚悉。蔡温尤肆力于古文,有《蓑翁语录》、《至言》等目,语根经学,有道学气,出入二氏之学,盖学朱子而未纯者。
琉球山多瘠硗,独宜薯。父老相传,受封之岁,必有丰年。今岁五月稍旱,幸自后雨不愆期,卒获大丰,薯可四收,海邦臣民,倍觉欢欣。佥曰:“非受封岁,无此丰年也。”
六月初旬,稻已尽收。球阳地气温暖,稻常早熟,种以十一月,收以五六月。薯则四时皆种,三熟为丰,四熟则为大丰。稻田少,薯田多,国人以薯为命,米则王宫始得食。亦有麦豆,所产不多。五月二十日,国中祭稻神。此祭未行,稻虽登场,不敢入家也。
七月初旬始见燕,不巢人屋。中